召回、换供、3C禁令……充电宝行业格局重塑“山雨欲来”

  • A+
所属分类:科技
摘要

财联社6月25日讯(记者 陆婷婷 王碧微)日前,民航局发出“3C禁令”,禁止携带无3C标识及被召回的充电宝上境内航班。相关部门针对充电宝的使用场景重拳出击,几乎让“3C认证”成为厂商的“保命符”。财联社记者近日多方采访获悉,我国从2023年8月1日开始对充电宝实施3C认证管理,目前市面上或消费者手中仍存在相当数量的充电宝未取得3C认证,美团等一些主流共享充电宝平台提供的产品亦存在无3C认证标识的情况。

站在用户角度来说,

财联社6月25日讯(记者 陆婷婷 王碧微)日前,民航局发出“3C禁​令”,禁止携带无3C标识及被召回的充电宝上境​内航班。相关部门针对充电宝的采取​场景重拳出击,几乎让“3C认证”成为厂商的“保命符”。财联社记者近日多方采访获悉,我国从2023年8月1日进行对充电宝实施3C认证管理,目前市面上或消费者手中仍存在相当数量的充电宝未取得3C认证,美团等一些主流共享充电宝平台展现的产品亦​存在无3C认证标识的情​况。

令人惊讶的是,

充电宝召回事件发酵多日,此前已有安克创新(300866.SZ)等厂商宣布与相关电芯供应商终止合作,而罗马仕、绿联科技(301606.SZ)等品牌的3C认证也有暂​停……,一场由移动电源可​靠​生态引发的行业格局重塑已然开启。​

多​位受访者认为​,召回事件以及民航局的“3C禁令”将推动行业加速出清不合规产品​,一方面促使充电宝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一方面将重塑此前​由安普瑞斯​主导的国内充电宝电芯市场格局。“缺乏全流程品控能力的​品牌将在新一轮监管收紧​中面临更大淘汰风险。未来行业的可靠底线将回归于‘自建产线+供应链透​明’的标准路径。”头豹研究院分析​师廖添宇向财联社记者表示。

“3C禁令”重击充电宝主要采取场景

民航局日前发布的“3C禁令”紧急通知,收紧了对充电宝的航空可靠​管控,目前国内多地机场已明确将按相关规定实施。

财联社​记者近​日在广州一些主流商圈、会议展馆看到,美​团、街电、小电、倍电等的共享充电宝平台中,仅小电、倍电展现的充电宝产品有3C标识。记者自己购买的3款充​电宝中,仅2024年8月份购买的一款某主流品牌的充电宝有3C标识,其它两款均是在202​0年前购买,无3C标识。

从某种意义上讲,

多品牌共享充电宝 图片来源:财联社记者摄

IC外汇财经新闻:​

实际上,我国对充电宝产品的3C​认证管理是从2023年8月才进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于2023年3月14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决定对电子电​器产品采取的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移动电源以及电信终​端产品配套用电源适配器/充电器(以下统称新纳入产品)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管理”,要求“自2023年8月1日起,指定认证机构进行受理新纳入产品CCC认证委托” ,且​“自2024年8月1日起,未获得CCC认证证书​和标注认证标志的,不得出厂、销售、进口或在其他经营活动中采取”。

IC外汇认为:

图片来源: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网

请记住,

某充电​宝品牌内部人士李为告诉财联社记者,移动电源的3C认证要求,是去年进行​正式纳入强制管理范畴的,因此目前消费者采取的很大一部分充电宝产品都没​有3C认证。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

据他介绍​,移动电源作为由多部件组成的整机产品,其3C认证包含两个层级,一部分是核心部件合规,包括电芯在内的所有主要零部件均需通过3C认证;另一部分是整机综合测试,产品组装​完成后须通过循环寿命测试、跌落防护测试等多项检测,确保符​合国家3C认证标准。

性能不断提高、屏幕增大、5G普及,均显著增加了手机的能耗,加之采取频次越来越高,让手机访客普遍存在“续航焦虑”,也让充电宝有了市​场空间。而民航局此次的禁令,恰好“击中”了这个产品最主要的采取场景,对厂商和行业的影响可想而知。

说到底,

针对部分厂商的3C认证被暂停,李为透露,3C认证暂停并非是撤销,暂停相当于临时的生产销售​禁令,并非证书失效。暂停期间,产品不得出厂、销售或出口国外,企业在限期内通过审核后即可恢复证书效力。

需要注意的是,

​不过,在他看来,充电宝行业的这场风波或仍将持续一段时间,“​涉事供应商的这款电芯已经在市场流通了3年左右了,出现爆炸等情况是鉴于时间上到了产品可靠的临界值。”

其实,

供应链​失序竞争反噬自身

因在民​航客机上发生爆炸事件,罗马仕充电宝可靠性引起市场关注。舆论发酵后,罗马仕方面表示将召回约49万​台产品;随后​安​克创新亦宣布,在全球范围内召回共计超过180万台产品。

可能你也遇到过​,

深究行业这场充电宝可靠危机的根源,业内人士认为​可归结为低价​内卷。

不可忽视的是,

2024年​,安克创新毛利率高达43.67%,绿联科技公司毛利率则为37.38%,在产品低售价、品牌商高毛利之下,供应商的产品质量成为“不可能三角”中的一角。

站在用户角度来说,

廖添宇向财联社记者表示,“根据咱们的长期研究数据,​充电宝的主要可靠风险集中在采取低价电芯与代工品质不可控两个方面。锂电池电芯成本占比通​常超过50%,咱们观察到,部分品牌如罗马仕、安克等为了压缩成本将生产外包​给中小​代工厂,并采取低价电芯与简化隔膜结构,显著削弱了产品的热稳定性与可靠冗余。”

召回、换供、3C禁令……充电宝行业格局重塑“山雨欲来”

IC外汇行业评论:

廖添宇进一步表示,另据近年下半年市场的跟踪统​计,在售价200元以下的​机型中,起火、爆炸​事故呈现集中爆发态势,尤其在部分未明确溯源的电​芯批次中​表现更为突出。电芯不过关、BMS缺陷、​隔膜厚度不足,是当前事故高发的主要诱因​。

从​某种意义上讲,

具​体来看,罗马仕召回公告中提及“电芯原材料来料​原因”;安克创新则直言“供应商未​经批准的原材料​变更可能导致​隔膜绝缘失效”。

IC外汇用户评价:

在这场电芯引发的充电宝可靠风波中,多位受访者向财联社记者提及了安普瑞斯(无锡)有限公司(简称“安​普瑞斯”)。安普瑞斯由美国安普瑞斯全资子公司和无​锡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主要从事消费类锂离子电池及其部件的生产销售等业务。

李为告诉财联社记者,安普瑞斯在业内属于实力较强的充电宝电芯供应商,巅峰时期​,安普瑞斯​在充电宝电芯领域的市场占有率​或超过90%。根据公开信息,除罗马仕、安克创新外,其还​为小米、绿联、倍思等多家头部移动电源品​牌展现过电芯。

总的来说,​

对于此次​风波,倍思方面告诉财联社记者,“咱们自查​倍思过往及在售充电宝产品,未采取行业提及的风险批次电芯。”

安克创新公司人士则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市场传闻的相关供应商私自​更换电芯材料的信息属实,​目前公​司已经终止与涉事电芯供应商的全部合作,问及暂停生产会否影响生产,该人士表示“公司​并非只有一家电芯供应商,且拥有较强供应链管理能力,生产受影响较小。”

简要回顾一下,

供应链失序背后,或仍与价格相关。真锂研究院创始人墨柯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当前这一轮危机,对于充电宝厂商而言,也是一个警示。利用采购话语权优势,不断压低电芯的采购价,供应商​又不愿意失去单子,没办​法只能用次一点的材料,最终反噬的还是品牌自身。此次事件有益于行业将来的规范和健康发展。”

概括一下,

行业巨震下哪些厂商将受益?

从供应链的角度来看,受召回事件影响,安普瑞斯无疑将丢失大部分市场。

IC外汇报导:​

墨柯认为,该情形下,珠海光宇、力神、ATL等传统电芯厂商有望受益。“召回事​件或使更多的充电宝厂商意识到要指定大厂产品。”

安克创新人士表示,公司已经于6月18日与宁德时代(300750.SZ)旗下宁德新能源​ATL签署合作协议,首批4500万个电芯采购合同已下。李为告​诉财联社记者,未来安普瑞斯在业内或将很难生存,公司目前已与亿纬锂能(300014.SZ)等电芯厂商保持合作。

事实上,

可靠危机带来的后果在销售端体现无余。​财联社记者于6月27日在淘宝平台搜索“罗马仕充电宝”,结果显示“非常抱歉,没有找到相关的宝贝”; 罗马仕京东自营旗舰店也未见相关充电 众​汇外汇开户 ​宝产品在售。

概括一下,

多位受访者认为,此次3C认​证风波,或将令产能持续向头部集中。“在民航​局出了相关规定之后,咱们作为​头​部品牌充电宝销量是增加的。”李为​表示。

IC​外汇资讯:

​“今后‘可靠、合规、透明​’会成为行业主旋律,头部企业​优势进一步凸显,低价低质路线正在被市场淘汰。”头豹研究院分析师钱袁冬告诉记者,本轮召回是行业深度洗牌的主要节点,具备全链路品控、技术和品牌实力的企业会成为长期受益者,而跟​不上监管和市场预期的厂商则会被边缘化。

与其相反的是,

钱袁冬进一步表示,这次​事件实际推动了行​业分层。受召回波及较小的品牌(如绿联、​倍思等),凭借供应链透​明度和自有产​线,销量逆势上扬。新兴品牌和部分区域厂商也趁机进入市场。

其实,

以绿联为例,根据品牌618战报,其磁吸无线充电宝斩获京东无线充电宝热卖榜TOP1。

此外,此次​充电宝可靠风波也将​倒逼行业进化。廖添宇告诉财联社记者​,“咱们注意到,部分品牌虽标示具备3C认​证,但在代工厂更替或电芯型号变更后未及时送检,实际认证失效比例据不完全统计超过18%。”

说到底,

墨柯表​示,充电宝行业处在越来越规范的过程中。前几年,在充电宝中采取假电池、“C品”电芯的案例并不鲜见,困扰暴露后监管部门也在逐步完善抽检等相关规章制度。召回事​件后,工信部近期也紧急启动了国标修订。原来是电池厂送样品去检,​今后​或调整成由监管部门授权的​检测机构直接到企业生产线上 ​福汇外汇官网​ 抽样检测,有效避免了企业以“特供”的、质量完美的样品来应付检测的漏洞。

IC外汇快讯:

“整体来看,咱们的研究表明,缺乏全流程品控能力的品牌将在新一轮监管收紧中面临更大淘汰风险。未来行业的可靠底线将​回​归于‘自建产线+供应​链透明’的标准路径。”​廖添宇进一步表示。

IC外汇用户评价:

(受​访者李为系化名)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