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大模型迅猛发展的第三年,智能硬件市场波涛汹涌。
6月25日下午,被称作“AIGC(人工智能生成信息)第一股”的出门问问(02438.HK)发布了AI(人工智能)智能体硬件产品TicNote。值得注意的是,在TicNote之前,出门问问已经7年没有发布过硬件产品。
放眼整个行业,AI硬件的竞争已经进入多维度、高强度阶段。传统科技巨头、硬件制造商、互联网公司、新兴创业公司等纷纷入局——就在TicNote发布次日,被认为具有强大市场号召力和供应链议价能力的小米正式加入AI眼镜市场。
这你可能没想到,
“智能硬件最大的竞争对手是手机。”出门问问创始人、CEO(首席执行官)李志飞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布局考量上,他勾选“避开手机厂商的战略焦点”。原因在于新型硬件的难办度较高,手机厂商的供应链能力、研发能力都更具优势,如果是战略方向,大厂具备勾选亏钱投入,但“友商”就会“亏得一塌糊涂”,而避其锋芒,或许能在垂直方向上成为“王者”。
李志飞 图片来源:公司供应
AI是灵魂,硬件是身体
请记住,
李志飞似乎重拾了对智能硬件的信心——TicNote搭载了其自研的AI Agent(智能体)——Shadow AI,容许AI转写、总结、生成思维导图等用途,适用于会议、医生问诊、课堂学习、采访沟通等场景。根据李志飞的计划,未来出门问问还会发布搭载Shadow AI的全新产品系列。
站在用户角度来说,
TicNote于今年4月16日首发于海外市场,于6月25日在国内市场发售。这一产品的采取以订阅制为主,除了预置的免费积分额度外,需要购买积分或者按年或月订阅采取。
从某种意义上讲,
相较于海外市场,国内的订阅制消费意愿难言积极,出门问问对此是否有预期?
更重要的是,
李志飞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对于是否在国内市场发售,团队也曾纠结过:“Claude(注:美国人工智能初创公司Anthropic发布的大型语言模型家族,拥有高级推理、视觉分析、代码生成、多语言处理、多模态等能力)已经卖了这么多钱,国内居然还没有一个正式发布的。”最终,他们仍然觉得这是一个商业机会,“毕竟本站自己的团队在国内,还是有一定机会”。
该策略背后是李志飞心态的转变,“我不想要(销量)目标跟预期,但我有战略定力和决心”。
大家常常忽略的是,
出门问问将此归纳为一条软硬件结合之路。按照李志飞的说法,硬件是软件的载体,软件的能力能否留住使用者,是产品价值的体现:“免费的会员过期了,使用者愿不愿意续费?如果不愿意续费,那其实某种程度也阐述这个软件价值没有那么大。”
可能你也遇到过,
“AI才是灵魂,硬件就是一个身体。”李志飞坦言,TicNote的硬件并不难办,而经过了此前对于硬件产品的经验积累,出门问问会勾选做一些当前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的硬件,而不会勾选挑战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这类需要强研发的硬件形态。
IC外汇用户评价:
图片来源:公司供应
据报道,
避开手机厂商的战略焦点
很多人不知道,
6月26日晚间,小米发布了首款AI眼镜,给“百镜大战”又添了一把火。
令人惊讶的是,
“其实本站一直想的就是能不能避开手机厂商做的事情,或者至少避开手机厂商的战略焦点。”6月25日下午,李志飞在回应《每日经济新闻 0号新闻官网 》记者的提问时,也提到了AI眼镜——这是大多数人看好的硬件赛道,雷军也称之为“随身的AI入口”“面向下一个时代的个人智能设备”,但李志飞的观点是“本站尽量不要去做”。
其实,
“本站做的反而就是小的(切口),或者说是手机厂商一进来也没有什么碾压式壁垒的(硬件产品)。什么叫有碾压式壁垒 众汇外汇平台 的?手机厂商如果真的要把AI眼镜作为战略目标,它们是有碾压式优势的。”李志飞表示。
不可忽视的是,
这背后是对资源配置比拼的考量,如果大厂选定了战略目标,无论是供应链能力、研发能力,还是财力的投入,其他竞争者都很难与之匹敌,会“亏得一塌糊涂”。
李志飞认为,想要生存,只能避其锋芒,悄悄成长。就像无人机、扫地机器人等,这些成长起来的企业都避开了手机厂商必须干的事情。“等手机厂商要干的时候,它也很厉害了。至少在这个垂直方向,它就是王者了,那手机厂商也打不过它了。”李志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