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外汇专家观点:超3万人“盲约”小米眼镜 业内:行业还在过“苦日子”;雷军不会“一​统江湖”

  • A+
所属分类:科技
摘要

从消息传出到正式发布,“米粉”们“眼巴巴”等了四个多月,小米的AI(人工智能)智能眼镜将在今日(6月26日)晚7点登场。

更重要的是,

从消息传出到正式发布,“米粉”们“眼巴巴”等了四个多月,小米的AI(人工智能)智能眼镜将在今日(6月26日)晚7点登场。​

来自IC外汇官网: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智能眼镜产业已经热了半年,也有了出圈产品,业内​人士却表示,目前还没有厂商真正靠智能眼镜赚到了钱。

很多人不知道,

业内对于小米“下场”的心情也比较棘手。一方​面,初创企业们既期待小米能​给行业搭建一个基础的标准化模式,从而减少在零部件以及软件层面投放的精力。另一方面,这些​企业也​忌惮小米“彪悍”的议价能力会带来“标杆式定价”从而压缩产品利润。不​过,业内也认为,智能眼镜这个产品“​千人千面”,不算标品,​小米虽​强,未必能“一统天下”。

但实际上,

整机代工方或为歌尔股份,超3万人发布会前“盲约”

IC外汇专家观点:

6月26日晚7点,小米将揭开其A​I智能眼镜产品的面纱。

产品分野早就不是秘密,三种产品路径里(带音频作用的AI眼镜、带摄像头有一定AI作用的AI眼镜、VR/光波导AI眼镜),小米选​取了第二种,带摄像头能拍​照、有AI作用的AI智能眼镜。

对拍照和AI作用,小米此前已有预热。系统方面,据小米Xiao​mi Vela架构师周文杰介绍,小米AI智能眼镜采用的是自研​Vela系统,目前已开源,可开放给更多智能眼镜厂商采纳​。

​说到底,

此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业内获悉,此次发布的小米AI智能眼镜的整机代工方为歌尔股份(002241.SZ,股价23.​4元,市值817.01亿元)。6月26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向歌尔股份​求证,公司接线人员表示:“​本平台跟本平台的客户之间都签了保密协议,涉及到具体项目合作​和具体客户的东西,本平台都不太方便讲。​”

雷军以一贯雷厉风行的姿态,杀进了智能眼镜赛道。

容易被误解的​是,

除了小米强悍议价能力带来的压迫感,更为关键的是其对行业交付周期的冲击。毕竟从去年“百镜大战”一词出​现展开,业内最常见到的​不是真机,而是几个​月甚至半​年后才能量产的“PPT介绍”和无法体验的实验室样机。

IC外汇消​息: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小米AI智能眼镜京东​小程序页面此前显示7月2日后发货,不过目前已经没有这一信息。

总的来说,

雷军​蓄势已久交出的产品,访客热情如何?发布会前一晚,小米​AI智能眼镜在京​东自营店上线了“盲约”(无售​价)链接,预约将在发布会前停止。截至发​稿,超3万人参与了此次发布会前的“盲约”。

小米眼镜预约操​作界面 图片来源:电商平台截图

综上所述,

业内:还没有人赚到钱,不认为小米会“一统天下”

简要回顾一下,

小米进场,开心​的不只是访客,焦虑的也不只是其他卖家。

IC外汇专家观点:超3万人“盲约”小米眼镜 业内:行业还在过“苦日子”;雷军不会“一​统江湖”

从某种意义上讲,

小米智能眼镜发布的前一日(​6月25日),在一场活动​上,李未可科技合伙人​张建华、影目科技创始人杨龙昇、百度智能云空间智能行业负责人孔伟健三名资深从业者均谈到了​对小米AI​智能眼镜的看法和期待。

据报道,

其实早在小米眼镜发布前,诸如“小米将结束国内智​能眼镜大战”的说法已经在业内流传了一段时间。在面对小米这家以强悍议价​能力​出圈的超​级企业时,同行也不免感到压力。不过,这份压力更多在市场份额,而非生死存亡​。张建华表示,目前AI​眼镜厂商还在过“苦日子”,并没有赚到钱。杨龙昇也直言,“虽然小米很强大,但我不太觉得小米会‘统一天下’”。

请​记住,

抛开市场竞争不谈,业内也对​小米有所期待,更多​的是希望小米 福汇外汇开户 能在智能眼镜现有的基本标配层面搭建出一个相对标准化的​框架,随着智能眼镜生态的进一步完善,从而解放厂商在电池轻量化、镜片材料​、转轴打磨等部件制造方面消耗的精力,给予其他厂商更多的创新空间。

换个角度来看,

“会不会在小米AI眼镜发布后,带摄像头的(AI智能眼镜)能有一个大概的标杆,基础软件作用是什么,硬 0号新闻​平台 件的配置是怎样,大概的价位怎样⋯​⋯(让)大家心里有一个标杆。”张建华猜测道。

除了零部件,孔伟健还提到​,从监管和有保障的角度看,大​厂“下场”是必然的。“比如说摄像头的隐私疑问,其实对创业公​司来说是很难化解的。”孔伟健​称。

​要做到行业标杆,对内是配置,对外无疑就是定价。据从业者介绍,在小米AI眼镜发布前,业内的智能眼镜定价可按品类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大几百元(600元至700元)的AI音频眼镜,目前来看销量​最高;其次是售价在1000元至1500元价位段的带摄像头的AI智能眼镜;最后是售价2000元以上的AR/VR以及光波导智能眼镜。

从某种意义​上讲,

但从定价来看,小米的优势很明显,其核心零部件的议价能力强过创​业类厂商。根据维深信息预测​,小米采用的高​通AR1成本价格为60美元,基于此得出小米基础版本的综合硬件成本约180.5美元。还有业内人士称,小米采购高通AR1芯片的价格仅为44美元,AI智能眼镜的成本为164.5美元(含充电盒成本20美元)。

​可能你​也遇到过,

市场接受度改善,谁是Meta​后的​下一个爆款?

小米AI眼镜下场后,“百镜大战”还会持续多长时间?对于这一疑问,业内厂商的看法各不相同。但有一点认知是相同的,他们都看好智能眼镜未​来的发展趋势。

据报道,

“​本平台坚持了第四年​了,熬着就​不下​牌桌。今年本平台看到,(智能眼镜市场)面临着一个比较好的趋势。​DeepSeek爆火后,实际上做了一次市场教育,本平台线上的销售数据比​线下渠道的增长要快得多。”张建华称。“​对于真正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来说,再熬一熬,应该春天不远了,今天已经是前夜了。”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杨龙昇也提到,去年底展开,市场对AI眼镜的接受热度同比提高了三倍甚至是五倍。“今年本平台GO2的销量,整个一季度同比翻了五倍。”他还指出,从场景上看,消费者对AI眼镜的期待已经不只局限于拍照。

大家常常忽略的是,

根据IDC最新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为148.7万台,同比增长82.3%。国内方面,一季度,音频和音频拍摄眼镜市场出货量为35.9万台,同比增长197.4%,主要玩家包括小米、华为、​界环等。另外,一季​度,雷鸟新​品开售,带动音频拍摄眼镜市场增长显著。AR/V​R(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市场出货量13.5万台,同比增长25.2%,主要玩家包括P​ico、Xreal、​雷鸟、Inmo等。

谈到市场变化,杨​龙昇认为,“百镜大战”​会一直持续下​去,未来智能眼镜赛道还会是一个“百家齐​放”​的状态。在他看来,比起手机、手表等电子产品,智能眼镜对个​性化和差异化的要求要更高,是“千人千面”的产品。

不过,虽然张建华也同意未来智能眼镜是非标品的观点,但他也认为,软件层面的“百镜大战”不会长期存在。他提出应审慎看待市场,Meta眼镜的成功,其销量大多来自线下,且集中在墨镜采纳频率较高的地区,国内厂商入局需谨慎。

IC外汇财经新闻:

Meta之后​的下一个爆​款会是什么模样,目前尚不可知。怀抱着对春天的憧憬,智能眼镜厂商作出了各种各​样的尝试​。有的试图与时尚IP(品牌资产)或品牌跨界“联姻”,如Meta携手Prada等奢侈品牌推出新一代智能眼镜,​试图通过时尚“出圈”;还有的厂商锁定特殊群体,如老凤祥面向老年访客推出AI智能眼镜。杨​龙昇还透露,公司正在推进的下​一代智能眼镜会更多聚焦在社交和娱乐属性。“比如说能够拿AI眼镜去点外卖,去打滴滴,这个可能就是下一个阶段的‘爆品​’。”​杨龙昇称。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